-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浅谈卫星通信对报业的作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卫星是指围绕行星运转的物体。卫星通信是指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之间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的集成和发展,
一、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卫星是指围绕行星运转的物体。卫星通信是指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之间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的集成和发展,是微波接力通信的一种特殊形式。
随着卫星工作频段的不断扩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面向用户的卫星通信终端愈来愈小,功能越来越强大。实现全球无缝隙覆盖的个人通信与宽带系统将是卫星通信的发展方向。
卫星通信于上世纪70年代初进入我国并得到了飞速发展,先后建立了大量的专业网络,并成为我国公共电信网络及电视广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微波接收情况
在本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采用的模拟信号微波专线接收新华社稿件。抗干扰能力差,传输率低下。接收一张图片,需要十五分钟,并且只能是手工显影、定影、冲印。人工冲洗受水温、相纸、药水质量、人员状态诸多影响,完成度没有保障。并且线路稍有干扰,就会在图片上留下痕迹,使图片报废。而这种干扰是无法预测和人为排除的,因干扰而造成的报废率大概在百分之五左右。特别是重大图片,一有干扰,就必须和新华社联系,要求他们重新补发,耽误了出版的效率和时间。同时传输率低下,每天图片只有2-4张,稿件一百来条。由于没有共享平台,稿件需要一条条逐一打印出来,提供给编辑,纸张和打印费用高,耗损大。
于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提高接收的稳定性,以及满足现代媒体大容量的信息要求,告别“纸和笔”,陆续开始采用了卫星KU波段传输方式,一直到现在的新华社全球网接收系统。
为什么要采用卫星接收方式呢?它的特点如下:
1.覆盖面积大,且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距离与建筑成本无关。
2.组网灵活,支持多种业务。卫星通信是以广播方式进行的,只要在卫星天线的覆盖范围内,各地球站都可以接受其他站发送的信号。这样通过使用不同的工作频率、多址方式、通信协议等就可以灵活地组建通信网络。
3.通信容量大,支持多种业务。卫星应用通常采用微波频段,可供使用的频带宽,加之静止轨道卫星的位置固定,且覆盖区域可以各不相同,不同的卫星可以使用相同的频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支持的通信容量越来越大,单信道的传输速率也越来越高。支持话音、数据、传真、图像、电视广播等多种业务。
三、卫星接收在本报的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采用新华社C波段全球网卫星系统以后,已经彻底摒弃了线路干扰,信息来源量大大增加,每天图片三百余张,稿件一千余条。
比如,仅仅从文字稿件就能看出提供的广度和深度。文字新闻报道是新华社传统报道形式。它及时、准确、权威地报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内外时政、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的重要新闻。全天24小时滚动发稿,每天播发稿件近600条。目前新华社文字新闻产品分为6条发稿线路:通稿新闻线路、体育新闻专线、服务新闻专线、财经新闻专线、社会文化新闻专线、专特稿新闻专线。
图片是以JPG格式接收,直接导入电脑,在计算机平台进行图片编辑处理,不再采用人工冲洗。稿件处理这块也采用了网络共享。直接上传到服务器,使每一个编辑都能看到和编辑稿件。纸张和打印这块的费用支出基本为零,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出版流程的效率。这就是卫星通信给报业带来的巨大改变。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qikandaodu/2021/0203/721.html
上一篇:报业云计算与虚拟化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下一篇:网络安全技术在报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