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里约荣归郎导请客,收到特殊红包,听袁伟民如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先抑后扬、绝处逢生,依靠大无畏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勇夺奥运冠军,谱写了一曲顽强拼搏、荡气回肠的史诗级乐章。 2016年9月4日中午,在完成了一系列庆祝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先抑后扬、绝处逢生,依靠大无畏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勇夺奥运冠军,谱写了一曲顽强拼搏、荡气回肠的史诗级乐章。
2016年9月4日中午,在完成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后,郎导设宴款待老教练袁伟民和在京的部分老女排队友,共同分享了里约夺冠的喜悦。席间,郎导和队友收到了袁导的特殊红包;作为曾经的“三连冠”教练,郎导的授业恩师,袁伟民评价了中国女排的里约之行,与郎导积极互动,席间气氛好不热烈。
郎导请客群贤毕至欢笑多
别看郎导已经是“奔六”的人了,平时非常坚强、独立,但是在她心里,仍然会依恋从她18岁就带领她冲击世界之巅的老教练袁伟民。在忙完一系列活动后,郎导摆下酒宴,约请袁导、老女排队友,以及前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夫妇等好友一起欢聚。
在北京的老女排队友共有7人,曹慧英、李延军、陈亚琼在百忙之中赶来赴宴,而孙晋芳、杨希、梁艳和张蓉芳因回老家以及身体不适等原因未能前来,十分遗憾。老姐妹们虽然平时难得一见,但是分开再久也改变不了彼此的亲情,一见面就像小女生一样“叽叽喳喳”的聊个不停,房间里充满了爽朗的笑声。
何慧娴女士和她的丈夫李仁臣都是袁导、郎导的挚友。何慧娴曾任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社长,1994年调入国家体委工作,历任宣传司司长、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中国奥委会副主席等职;李仁臣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都是业内大咖。在长期的交往中,郎导与何慧娴夫妇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郎导亲切地称呼何慧娴为“管家”。
在普通人眼里,袁伟民是个特别严肃的人,浓眉高挑,眉头紧蹙,给人一种威严感。其实,
私下里,袁导非常风趣幽默,队员们也习惯叫他“袁头”。别看队员们都是六十岁左右的人了,在他面前始终还是小队员的感觉,袁导经常半真半假开玩笑,把队员们逗的一愣一愣的。
2016年,袁导已经77岁了,但是整个人的状态非常好,高大、挺拔,看上去就像60岁的人。
“袁头”高兴派发“红包”送祝福
当天,袁导笑容可掬、春风满面,心情格外舒爽。一见面,他就要给大家发红包,从手提袋里拿出几个大号信封,一一送给在场的弟子。郎导开心极了,急忙打开信封,原来是袁导的墨宝。“我可没钱给你们发奖金啊,只好以这样的形式表示一下喽!”
袁伟民从小喜欢书法,毕业于江南名校苏州高中的他,一直把书法当做人生最大的爱好。特别是退休以后,更是潜心修炼,具备了深厚的造诣。其实队员们早就朝他索要过作品了,今天才终于如愿以偿。这可比普通红包珍贵多了,郎导他们都高兴坏了!
老教练办事不偏不倚,每人2幅作品,内容分别是“福”和“中华魂”。“XX同志雅存”的题款以及“为国争光”的印章,处处体现着老教练的细心和期望。不论年龄多大,不论身份和地位如何变更,教练和队员之间的感觉没有变。袁导把平安和祝福送给弟子们,希望她们继续秉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队魂,继续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两大教头纵论里约话朱婷
里约20多天,比赛打的异常艰险,奥运村的伙食比较差,平时大量的准备工作,让天天吃方便面的郎导瘦了7斤。谈起里约的一波三折,郎导和袁导两位奥运冠军教练打开了话匣子:
袁导谈到中国女排小组赛接连输球,很多人非常担心,纷纷问他女排还有没有戏?袁导认为,中国女排预赛打的不好,是因为还没完全放开,另外塞尔维亚等对手发挥了超水平。小组赛打的不好没关系,关键看怎么打巴西,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调整好自己,水平全发挥出来,巴西想赢很难。干掉巴西,后面的比赛乘势而上,就可能一举登顶。实际情况果然如袁导所料,这让袁导非常得意,结果被他言中了,这既体现了袁导的水平,也说明他对中国女排了解到了骨子里。
郎导坦承为了打好与巴西的关键战役,赛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放下一切,什么都别想,轻装上阵,把自己的所有本事都拿出来!还有一条就是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想赢怕输,死路一条!”“我要求队员不去想结果,只想如何打好每一个球,我们已经死了,还怕什么呀!中国女排不能让对手舒舒服服赢,拿不下来也要咬你几口!”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0/072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