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济南报业“观察”产业入城 | 济南“中优”咋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 城市格局刷新,往往与产业调整同步。在城市中,传统意义上“老城区”的提升,首先在产业调整上会有一番大动作。 日前,济南市提出进一步形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
编者按
城市格局刷新,往往与产业调整同步。在城市中,传统意义上“老城区”的提升,首先在产业调整上会有一番大动作。
日前,济南市提出进一步形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在这个新版“十字方针”中,针对中心城区的规划,在表述上由原来的“中疏”变成了“中优”,一字之变,可谓意味深长。在早已“骨骼定型”的中心城区,由原来的“做减法”变成“产业优化”,这既是对未来业态的深度布局,也意味着对城市综合承载功能提出了新要求。
其实,在产城融合的大方向上,“拒绝城市”的工业园区规划模式已稍嫌落伍,让新型工业进城、让新兴产业在城市扎根,更符合当下技术从业人群亲近城市、“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上班”的诉求,也能反映城市向绿色驱动、创新驱动转型的趋势。
本期“理论·观察”,我们将围绕“产城一体”话题,走进一个现实中的城中产业园,在这里,发现城市升级的另一种可能。
提到产业园,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景象:远离城区的空旷地带、开阔宏大的园区门脸、高大稀疏的建筑,当然,还有稀稀拉拉进出的人。
不过,在位于济南舜耕路南段的“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估计很难将这里与“印象中的产业园”对上号。如果没有楼体上显著的园区标识,很容易将这一丛红墙绿瓦的建筑误认为花园洋房小区或轻奢文艺地段。如果再看到这里穿着时尚的人群,更难以想象这是一个“驻扎近300家企业,聚集数千名年轻人”的产业园了。
在所有工业主题产业园中,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是为数不多的扎根城区,且周边环境完备的产业园。那么,问题来了:工业园出现在繁华的中心城区违和吗?对此,园区负责人给出了一个新颖解释:“年轻的园区设计师们,是一群有品的设计界‘新蓝领’,他们追求高品位生活,因此,工业园进城是新工业的背后路径之一。”
随着济南“工业强市”概念和新版“十字方针”的出台,产城融合成了一个城市大课题。在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管窥其生态搭建、人才理念和运营路径等,也许能看到新兴工业与城共生的未来模样。
一个集年轻、时尚、新锐等元素于一身的工业设计园区—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目前已扎根城区,成为年轻人梦想富集之地。
可以拍婚纱照的产业园——
“省内唯一”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
“这是一个有点调性的工业园。”进入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的人,不少都会产生这样的印象。
据该园运营方总经理陈健介绍,园区以前是普通的办公建筑和库房,从2015年8月份开始,这里本着“工业设计园区”的功能需求进行了一体化改造。一条长长的货车坡道,被“硬生生”设计成了极富有艺术气息的工业设计展示长廊,这里的员工甚至觉得,说它是一条“景观带”一点也不为过。
借着原建筑的“老工业”遗存,整个物业改造因形就势,本着修旧如旧的宗旨和理念,进行了设计理念上的发挥,让这个工业园区处处散发着文创的味道。
据了解,由于这里独特的风格,平时周末,经常会有年轻人选择入园拍婚纱照。
其实,从进入园区大门的一刹那,整个环境给人的感觉就是年轻、时尚、新锐,而且充满了生活情趣。“很难把这里和工业两个字联系起来。”一名在此入职不到半年的年轻设计师说,他选择在这里工作,而不是去那些看上去更“高大上”的城郊工业园,原因就在于“这里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个很动人的细节是,在进入主楼的两面高大侧墙上,有一块人物形象展示专区,上面贴满了设计师们姿态万千的“表情包”。
有数据显示,从开园到现在,入园企业九成是初创型的创新型企业,而在这里办公的人也是年轻人居多,平均年龄不到31岁。
现在,这些年轻人的设计作品在园区内俯拾即是,而且多数展示的是园区举办的创新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其实,每年接近年底,园区还有一个品牌培育活动——面向全市设计师的“嘉年华之夜”,这个活动,从2016年一直做到现在,已经成了园区的一个文化。另外,这里几乎每隔一两个月都举办一次设计师沙龙,这个时候,园区往往会邀请类似红点奖评审会主席朗纳巴罗(Ron Nabarro)、“中国工业设计师之父”柳冠中等这样的行业顶级大咖,或者名列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这样的新锐人物来这里交流,这样就慢慢营造出一个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创新设计文化氛围。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0/080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