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文化名人看广东】范以锦:我这一辈子,就是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新华网广州8月11日电(王厚启 薛永玮 刘锦鹏) 做内容是新闻人的使命,守初心是应对万物皆媒时代的信念,这是范以锦心中的谱儿。讲台上严谨深沉的教书匠是他,家里面把小孙女逗得
新华网广州8月11日电(王厚启 薛永玮 刘锦鹏) "做内容"是新闻人的使命,"守初心"是应对"万物皆媒"时代的信念,这是范以锦心中的"谱儿"。讲台上严谨深沉的教书匠是他,家里面把小孙女逗得咯咯笑的说书人也是他。74岁的范以锦,仍然保持着对报纸广播的关注,同时还追逐新潮,与"网红"打交道,"我生是新闻人,死是新闻鬼,这辈子都离不开新闻了。"
范以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领头人之一,提出将品牌理念引入报业,被人称为"中国报业品牌第一人"。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从报界到学界数十年来哺育了几代传媒人。一生笔耕不辍,业界人称他"老范",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范老师""范老"。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南方日报社原社长范以锦。新华网 伍嘉炜摄
五十余载投身于中国传媒事业
1969年,范以锦从暨南大学毕业,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社,从当记者开始直至担任南方日报总编辑、社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集团公司董事长。他以自己的人格和智慧,凝聚人心,带领报社强化创新能力,挺过一个个难关。
2006年年底,范以锦从南方报业领导岗位退下来后,被聘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他投放更多精力在学术研究和传媒教育上。2019年底,范以锦的专著《老范看传媒》出版,线上线下引起广泛关注。
《老范看传媒》分为三部,以一位"老媒体人"的视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传媒业的发展。书中梳理和点评了2008至2018十年间中国发生的重大传媒事件,包含对前沿问题的深度思考,聚焦当下传媒发展现状,观察和预测未来媒体发展趋势。
" 老范不是书斋里的学究学霸学阀,'老范看传媒'更多地可看成是与传媒业界同呼吸、共命运,能够成为对策式的参考和辅助。"曹轲在序言中写道。
在业界时范以锦曾著有《南方报业战略》一书,总结了南方报业的战略选择和战略谋划,在学界时他在微博上开辟了《新闻学生"微"茶座》,并成书出版。五十载的时间,范以锦追踪行业前沿,提出新理念并创新发展模式,出版几部著作,并发表200多篇论文,为业界开拓传媒业、为学界夯实传媒教育提供案例分析和深沉思考。他全身心奉献给了中国传媒事业,2012年荣获广东省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
万物皆媒时代 新闻教育要坚守"新闻初心"
近年来,短视频新闻、H5新闻、新闻游戏等融合新闻形式让人目不暇接,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范以锦说,"万物皆媒"的时代,对新闻业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 精心经营好优质内容始终是新闻人应该坚持的硬道理。"范以锦认为,今日之"内容",除了新闻内容,还包括服务性内容,也就是"泛内容",很多媒体投身智库建设,在提供新闻内容的同时,媒体也给社会各界提供创意强的内容产品。
范以锦在伏案写作。新华网 伍嘉炜摄
同时,范以锦强调,媒体不能放弃做新闻内容的主业,"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能,就是做新闻,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的使命。"在内容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范以锦认为主流媒体需要下功夫做好政策解读性新闻,坚持做好调查性、解析性的深度报道,强化舆论引导功能。
话至此处,范老谈起了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的学生方夷敏。从传统报社的时政新闻,到文化娱乐新闻,再到开创"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公众号,她的转型,完成了从严肃到娱乐、贴心的蜕变。范以锦说,方夷敏做内容的能力,对传媒学子有启示:无论在媒体岗位上,还是在与媒体相关的泛媒体岗位上就业,都要重视内容生产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基本的媒介素养,同时要有综合知识的支撑。如果有"内容置换能力"和传播能力,无论在体制内的专业媒体还是在别的传播平台或自媒体岗位工作,都能应对自如。
在泛媒体发展和泛媒体就业的背景下,传媒教育和传媒学子应该怎么做?范以锦说,各行各业都需要新闻传播人才,新闻学子的就业前景广阔,传媒教育需要培养泛媒体人才,但坚持往主流媒体输送优秀的新闻人才始终是新闻教育不能忽略的重要培养目标。新闻教育只有培养出将新闻做得更专业、将内容做得更有深度的新闻学子,才能算是不辱使命。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0/081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