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新发现的李鸿章影像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最近,历时五年多收藏的一百份李鸿章基本确定藏身处。虽有不舍,对于李大人应该是个好的去处。不过对于李鸿章的收藏仍大有可为,同好仍需努力。以下是新发现、准备收藏的李大
最近,历时五年多收藏的一百份李鸿章基本确定藏身处。虽有不舍,对于李大人应该是个好的去处。不过对于李鸿章的收藏仍大有可为,同好仍需努力。以下是新发现、准备收藏的李大人影像。
还没读懂的德国(?)明信片
费城热情的人群
李大人一行在费城受到热烈欢迎。以往关于费城的照片多是场景,这张李大人露面了。
烟卡
1898年,讽刺画报上的李与慈禧
德国明信片
1890年代,中坐者为李鸿章,左二为其三儿子李经迈,右二为其二儿子李经述
德文书刊,李雪涛老师提供
日本人绘制的马关谈判
日本浮世绘,这份更夸张。
独眼李大人
由于观念和制度原因,在大门洞开、列强环伺的危局之中,清朝政府依然坚持“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迟迟不设外交部。但严酷的现实是,即使不设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负责对外交涉,清朝政府却几乎日日需对外交涉。于是乎清朝政府想出种种办法,设立一些机构、指定委派一些人员处理对外事务。“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便是重要的奇葩设计之一。重要的是地方大臣参与甚至负责紧要的对外交涉,奇葩的是中央政府的外交决策,在相当程度上由“地方”处理、参与决策,甚至起一定的决定作用。外国要与清朝“外交”,却只能与清朝地方政府打交道。这种外交权下放的制度设计恰满足了清朝政府自认为的“天朝上国”的幻象。因缘际会,李鸿章于1870 年末成为首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后的28 年,他一直担任此职。在这28 年间,因其职务职责与个人识见、能力,举凡中外重要交涉,李鸿章无不参与其间,起了重要作用,在一些交涉中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一位英国外交官曾说,李鸿章是大清国事实上的外交部长。此说或有夸张,但确实说明李鸿章在对外交涉中的分量之重。近代中国,西方政要、新闻记者最熟悉的中国高官非李莫属,有关李的记载自然多多。尤应重视的是,由于中国报业起步较晚,在那个时代更无中国记者采访政要,所以西方杂志报纸的记者对其采访甚多,其中有些采访、提问非常尖锐、细致。看李相的“答记者问”,不仅有趣,更能从中窥探他的内心世界,更深入地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国内关于李鸿章史料的搜罗、发掘,虽不能说“净尽”,但也“近尽”。西方杂志报纸上的李鸿章,则为李鸿章研究突开又一富矿,提供了大量新史料。透过“他者”的眼光,我们看到了原来看不到的另一面,使这个复杂人物的“多面相”在我们面前再多呈“一面”,对其研究距“全
面”又会进一大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洋镜:海外史料看李鸿章》雷颐老师序言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0/0821/495.html
上一篇:报业印刷的鬼影问题相关介绍
下一篇:中国移动泰国子公司访问中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