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百名记者百村行”活动收获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展了助力脱贫攻坚、报业全媒出击系列活动,百名记者百村行6月22日启动,来自集团各媒体的主力记者组成全媒体报道团队,深入全市脱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展了“助力脱贫攻坚、报业全媒出击”系列活动,“百名记者百村行”6月22日启动,来自集团各媒体的主力记者组成全媒体报道团队,深入全市脱贫攻坚一线,以“一篇报道、一篇记者手记和一组图片、一组影像资料”的全媒体报道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呈现济南脱贫攻坚一线的鲜活新闻,为反映济南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展现党媒的使命和担当提供了借鉴。
百余名记者深入基层讲述有温度的扶贫故事
此次活动中,济南日报报业集团100余名记者走进全市104个乡村的田间地头,和贫困户拉家常,呈现他们生活的日新月异,感受他们脱贫后的喜悦,刊发了百余篇采访细、感悟深、接地气、有温度的新闻报道。
爱济南记者李子钰在张家村采访
“原来我们这个村里很闭塞,是个穷山村。村民大多离家进城打工,进城来回得俩小时。自从村庄被开发建设了田园综合体,村民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腰包越来越鼓。”在《贫困村蝶变“网红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一文中,读者通过舜网记者李晓冉和济南时报记者杨璐的视角,“看到”“听到”南部山区西营街道黄鹿泉村村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通过记者报道,这个乡村里的“迪士尼乐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
舜网记者李晓冉在黄鹿泉村采访
6月23日,本报记者李小梦、吕传泉、张有水扛着“长枪短炮”冒雨来到南部山区。为了不耽误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他们一天之内采访了4个村。一天下来,身上早已被雨湿透,扛着摄像机的肩膀压出了痕,端着照相机的手泡得发白,采访本上的字迹也洇出水印。“我们一路走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练就了‘脚力’,脚下沾满了泥土,心中却因有了光而更有底气。”李小梦动情地说。
端午节前,本报记者郝倩赶赴商河县沙河镇棘城中街村采访传统产业升级,她不顾刺鼻气味,一头扎进农户家中的羊舍,找准该村建设粪肥回收利用沼气项目这一报道亮点,写出《为贫困户“羊”起致富风帆》这样亮点突出、让人一看标题就想读下去的稿子。
爱济南记者刘华在拍摄视频
爱济南记者刘华的一篇《生张村:技术培训“授之以渔”,农民让土地“生金”》受到商河县领导的一致好评。“要想获取线索,就要脚踏实地,深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从村民口中了解鲜活新闻。”刘华深有感触地说。
“这次活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摘掉贫困村‘帽子’的村民们头抬起来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济南时报记者王铮感慨道。
……
济南时报记者王铮在万德街道东房村采访
一项项看似枯燥的脱贫工作,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们的深挖、细采中,化为耐读、悦读的故事。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的文章让读者如临其境般感受到村民们的喜悦之情。
爱济南记者丁梅浩、张刚正在采访
活动中,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内容呈现除了刊发文字,还在舜网和爱济南、新时报、济南发布等客户端开设专题,大量短视频的融入也为报道的立体化呈现增色不少。
“脚板底下出新闻”是媒体行业践行“三贴近”、深入“走转改”的要求,也是党媒人增强“四力”的重要途径。“百名记者百村行”活动便是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深入践行“走转改”、增强记者“四力”的一项重要举措,集团各媒体将全媒体手段灵活运用到新闻报道中,全面呈现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鲜活新闻,助力济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报业总编深化“走转改”践行“四力”带头跑一线
济南日报记者赵晓明正在拍摄照片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0/111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