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数字文物全产业链 让文物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朱珠 赵亚儒 纪陈杰 四月福建,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如约而至,随着这场创新绽放、“数字”舞动、智慧闪耀的数字化发展盛宴开启,作为主宾省的四川展区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朱珠 赵亚儒 纪陈杰
四月福建,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如约而至,随着这场创新绽放、“数字”舞动、智慧闪耀的数字化发展盛宴开启,作为主宾省的四川展区内,上下古今,正呈现着一副串联起过去和现在,并直指未来的活力场景。
事实上,四川从不缺好故事。展区内,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等元素“川味”十足;四川更不缺讲述好故事的手段,就在馆内最中间,全息展柜里,三星堆的代表文物纵目面具“亲临”现场,那是数字化手段下的三维扫描,更是四川数字文物“让文物活起来”的缩影:从挖掘文物的第一铲土开始,运用数字化技术,一条“探测—挖掘—扫描—传播—文创”的数字文物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对于四川而言,这是一条顺势而上的路。坐拥以三星堆为代表的文物资源,四川数字文物产业发展有着丰沛的实践土壤和催化剂;“数字天空”为代表的本土科技创新企业,能提供全国领先的文物数字化技术。
对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而言,作为四川主要党媒和现代传媒集团,这更是早已开始的实践。旗下的“封面传媒”等本土传媒科技公司,拥有着全国领先的数字展览和交互技术;联合运营的“四川文传”等本土文化传播公司,更拥有丰富的全球文化推广和传播经验……
—— 如是这般,顶级的文物资源、领先的数字化技术、优质的传媒科技、全球的传播经验,四川的文物数字化产业,正在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文物数字化采集
打通文物“活”起来第一步
“青铜斑驳的绿色、神秘凸出的眼睛…”戴上AR眼镜,原本在三星堆才能看到的展品‘铜纵目面具'真实而震撼的出现在眼前,展品细节一一呈现。
4月25日,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8号馆,工作人员正在用体感设备操纵着“铜纵目面具”,通过数字采集后再全息投影的文物,参观者可以360近距离观察全貌,感受三星堆文化的魅力,文物“活起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扇虚拟与现实结合的“铜纵目面具”,是通过三维扫描还原而来,据提供技术支持的科技文化公司数字天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加上另外120台相机组成矩阵,实现对文物完成的精度可以达0.1毫米的重建。
0.1毫米的精度,背后是全领先的四川文物数字化技术水平,更是数字层面的文物保护。而在完成对文物的数字采集之后,针对数字化文物的应用则实现了所见即所得。其中,以封面传媒为代表的科技传媒公司,早已实现利用MR、AI等虚拟仿真的数字文物交互技术,将媒体融合和文物艺术再创作。这次,就在峰会现场,技术加持下,就能带领参观者“亲临”考古现场,实现一场与历史横跨三千年的超时空对话,而这一展示内容,也与本次峰会的主题“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相呼应。
数字展览交互技术
线上线下 指尖呈现文物之美
数字化技术能让文物“活”起来,同样,也能跨越距离和空间,将这些历史的馈赠送到每个人身边。
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当纵目面具“亲临”现场,那些环绕在展台前的观众,流连忘返,线上线下,文物之美,指尖呈现,而在更早之前,上千件最新科技成果曾用同样的方式,打破实体场馆时空限制,呈现了一场永不落幕的科技创新盛会。
作为全国最早进军云端展览产业的科技+传媒企业,封面传媒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成功为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提供技术支撑,在技术+传媒+文化的完美结合下,封面传媒提供了从展馆、展区、展位到展品,全场景呈现适配的综合型云展解决方案。整体上看,首次将3D建模与交互技术应用到展品一级,首次实现展馆、展区、展厅到展位的全场景云端适配和呈现,同时,采用多级加载技术形式,大幅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全程AI+大数据辅助导览,全面提升云展体验。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1/042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