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防汛救灾·报业记者在一线丨水快淹到锁骨了,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如果你开专栏 暴雨当晚,他们不停地报告停电;他们破堤抢险,24小时直播;他们用灾后重建的废墟 仔细测量你的脚。他们背着“长枪短炮”,汗流浃背,卷起裤衩,站在雨中转播这一
如果你开专栏
暴雨当晚,他们不停地报告停电;他们破堤抢险,24小时直播;他们用灾后重建的废墟 仔细测量你的脚。他们背着“长枪短炮”,汗流浃背,卷起裤衩,站在雨中转播这一幕,成为防汛救灾工作中的一道动人风景线。他们用一条新闻报道凝聚了一股强大的防洪救灾精神力量。在抗击洪水的战场上,每一个逆行的河南报社都是勇敢无畏的勇士。即日起,微信公众号将推出“防汛救灾·前线记者”系列节目,讲述这些河南报社的故事。
水都快淹到锁骨了,他只担心手里的“枪”
最近河南遭遇水灾,大河新闻记者吴国强每天都很忙。在各种灾难现场。在他的笔和镜头中,呈现出防洪救灾的画面,着实令人感动。
“新乡被淹,群众被困,急需救援……”7月22日上午,吴国强和同事邵克强接到报社指示后,赶赴卫辉,新乡。
“你着火了!”这是当晚6点回到本报的同事吴国强说的最多的话。他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后来吴国强得知,自己传给采访组的一段魏辉涉水在采访组的自拍视频,是由同事剪辑发布的。抓取了这个视频并在推特上发布了它。
“其实你在视频里看到的是新闻行业的正常运作,只有深入一线,新闻报道才能生动鲜活。大河新闻自出版以来,几代人的记者也曾如此,我们这一代也是如此。”吴国强说。
据吴国强回忆,当天的采访源于河南高速交警总队提供的一条线索:新乡大雨导致高速公路卫辉段周边村庄和农田大面积洪水泛滥。京港澳高速(G4)新乡。村镇之间的道路积水严重,许多被困村民只能通过高速公路转移。
"在前往事发地点的途中,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车辆的雨刷器需要“要开到最高档。我几乎看不清路况,一路开双闪。”吴国强说,他和邵克强赶到卫辉市附近时,公路两旁的农田基本被洪水淹没,路东侧的一个村庄被洪水完全包围,村庄严重。积水无路迹。
被淹的村子叫黄庄,属于敦方店新乡市卫辉市乡,公路交警、公路管理人员与当地村民共同开展自救,转移村内被困人员。
情况是,由于洪水导致停电,村子周围的手机信号极差。我和邵克强分成两组。”吴国强说,他跟着高速交警到村里约谈被困人员。情况,拍第一个场景。邵克强负责找一个手机好的地方手机信号,转播新乡灾情,及时联系救援力量和救援设备。
“高速交警不怕,我们记者怕什么? “他们都是人。”吴国强回忆当时的情景和状态,轻松地说。随着事态的发展,救援人员得到村民的帮助,称孩子被困在家中出不来。河南省公路交警总队第三支队耿志超和赵立民决定不带救生圈等设备徒步涉水进村。
为了得到核心的第一手视频和照片现场,吴国强毫不犹豫立即与警方涉水,“进村后水越来越深,到了被困村民家门口时,水位已经到了胸口, ”而且水流非常快。在水中行走非常困难,体力消耗非常大。“吴国强说。
最先被救出的是一个10岁的孩子,民警赵立民直接让孩子骑在他的脖子上,慢慢走出去。水位上升的非常快,进来的时候刚过胸口,这时候水都快到锁骨了——吴国强记录了整个抢救过程。
孩子获救后,村民求救说两名老人和两个孩子被困在家中,两名警察进村救人时向村民坦白,告诉他们水涨得太快,不要等救援队,找一切能用的东西,赶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于是,村民们开始用冰柜和门板当船运送被困老人和孩子。在此期间,一位80多岁的老人被坐在冰柜里,被警察和村民运出险境。 p>
“在水中最担心的不是我。我拿着我的相机和手机,以确保它们不会掉进水里。最重要的是不要损坏它。”吴国强说,采访装备是记者的枪,武器没有保护,我们怎么打?“如果采访任务没有完成,这场战斗就会失败。你说再危险,再努力,再累,又有什么意义?”
从新乡回来后,吴国强休息了一会儿,第二天去周口府沟排洪区采访抢险救灾,发回了很多报告。记者的日常运作,也是记者的使命。我特别佩服大河报的许多前辈。他们已经做到了。 .”
文字:赵磊视频图片:孟然陈军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1/073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