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防汛救灾·报业记者在一线⑥丨大水中,他们当了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夜之间,暴雨的中心从郑州转移到了新乡。 牛仔裤又干又湿又干,一直没来得及换。 家里没有水电,刚满两岁的女儿晚上会害怕吗? 听说公公家有水很深,很多车都被浸湿了……
一夜之间,暴雨的中心从郑州转移到了新乡。
牛仔裤又干又湿又干,一直没来得及换。
家里没有水电,刚满两岁的女儿晚上会害怕吗?
听说公公家有水很深,很多车都被浸湿了……
想来也来不及,杨志文把照片抄到电脑里,抓起桌上的半瓶酸奶,飞快地跑下楼梯,用装满摄影器材的背包上下晃动着他的肩膀。 7月23日下午1点30分,郑州救援队即将出发。杨志文和河南日报记者宋敏坐车赶往新乡。
今年是杨志文在河南移动报的第七个年头。一向“冲锋在前”的他,经常“教育”新同事:有前辈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去现场,去前线,去最前线……我当时满头大水,肯定有很多震撼的素材,错过了就可惜了!”杨志文事后回忆。
杨志文在新乡市凤泉区大快爱镇看到的一幕,至今难忘。成群的村民聚集在那里。远远地,他就看到村民们在向救援队招手。车子靠近的时候,不少村民都伸出大拇指,满脸期待,仿佛遇到了救世主!杨志文的心被触动了。他觉得如果他不做点什么,他就会对不起他们。
跟着省交通厅济源海事局蓝天救援队,向大快镇中心推进的过程中,宋敏清楚地记得,越往深处,竹竿越用越深。探索道路。越来越多的灾民从洪水中赶来支援冲锋舟。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人,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情况如何。他们脚下的淤泥就像吸盘一样吸住了鞋子,他们逆水而行。他们走了不到两公里,足足走了半个多小时。
今天下午,杨志文和宋敏跟随救援队,为8个受灾家庭持续运送救灾物资,并帮助将两名80多岁的老人运送到高处的大儿子家。做完这一切,天色彻底黑了下来。没有灯光,没有信号,也没有办法区分参考对象。他们失去了。冲锋舟在水中来回晃荡了将近半个小时。
“我当时有点害怕。每个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像在大海中,没有方向。”杨志文说。经过几次尝试都失败了,他们终于在村民的引导下找到了一条出村的路。
漆黑的夜里,杨志文等人在浅水区尽头看到救援车星光闪耀。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远处的救援车辆正逐渐向大快镇汇聚,向灾民运送成箱的食物、矿泉水、帐篷等物资。
第二天,杨志文??和宋敏跟随救援队前往新乡市凤泉区绿荫河畔社区,接受采访。到处都是水,高温夹杂着水汽,闷得像“桑拿”。在浅水区拍照的杨志文看到一位刚获救的母亲抱着她2岁的儿子。女儿都快这个岁数了,杨志文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拍摄母子俩的时候,杨志文竟然听到了两人的对话。
“警车会帮忙,汽车会帮忙,还有越野车。”小男孩说。
“你是来救人的吗?等你长大了,还能开越野车救人,好吗?”妈妈问道。
“好的!”孩子脱口而出。
一时间,水、汗、泪交织在一起。在这场灾难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见证、奋斗、成长……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1/080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