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慈善莞丨慕思·东莞报业爱心基金为3名大病患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月10日,慕思·东莞报业爱心基金理事长邱浩洋一行先后前往万江、南城,探访和慰问3位大病患者及家属,并捐赠6万元善款。走访过程中,邱浩洋与患者及家属亲切交流,鼓励大家要坚
1月10日,慕思·东莞报业爱心基金理事长邱浩洋一行先后前往万江、南城,探访和慰问3位大病患者及家属,并捐赠6万元善款。走访过程中,邱浩洋与患者及家属亲切交流,鼓励大家要坚强起来,勇敢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患者家属再三表示感谢,感恩爱心基金的援助,感谢东莞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
受助者1:坦然接受病情,积极面对生活
今年54岁的蒋诗志在5年前就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导致他身体虚弱而无法工作,多年来,他住过40多次院,治疗花费已达七八十万元。目前每个月医疗费用个人支付部分约2000元。
患病前几年,蒋诗志经常郁闷,也找不到什么生活乐趣。2020年新年伊始,一次洗澡时双手忽然有了点力量,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随后,蒋诗志慢慢调整心态,更乐观积极,身体也不断好转。
“以前说话时间长一点都会头晕,更别说什么运动。”对比患病早期,蒋诗志认为现在自己已经恢复得很好了。每天能够溜达一会儿,看看电视,学习一下健康频道等知识。“要摸索出让自己快乐生活的方式。”他已经坦然接受病情,并积极面对生活。
蒋诗志是四川达川市大竹县人,生病前在东莞市协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上班。老板是他老乡,在他病后,公司继续为他购买社保。“‘病不好不停'他说。”蒋诗志很感谢老板,“有时候我钱不够他也会帮忙垫上。”
蒋诗志的妻子在浙江上班,收入不高,仅够自己花销;女儿已成家,每个月在微薄经济上尽力给予一两千元的补助。为了省租房费用,目前他只能居住在姐姐家。家庭经济压力颇大。
受助者2:罹患罕见病,家有老小经济压力大
2021年10月初,唐帮玉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由血液科诊断为髓外粒细胞内瘤(二代测序阴性)、肺部感染,每个月需要入院进行治疗,无法正常上班。她的丈夫蒲中明今年52岁,来自重庆市大足县,在东莞中堂东上板业有限公司当普工。
“走半公里就会很累,四肢没有力气,会发酸。”今年50岁的唐帮玉说起自己情况的时候一度难以控制情绪。“医生说正常来说3个月能化疗4、5次,而我现在只化疗了2次,现在还在恢复。”比起病前,她已经瘦了20斤。
“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才发现了40例不到。”蒲中明告诉记者,妻子的病很罕见,治疗也比较困难,还需换骨髓等方式,可无法负担费用。他每个月收入5000元左右,儿子为了照顾妈妈,已辞职,家里还有四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需要赡养,每月寄回2000元左右。
目前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已达八万元左右,医生表示后续预计医疗费用三十万元不等。唐帮玉患病后,她此前工作的工厂还继续为她购买社保,每月能补贴一千元左右。但现在家庭面临医疗费用缺口依然巨大。
受助者3:孩子双病缠身,情况复杂
蔡伦钦今年34岁,广东台山人,在东莞日报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他的儿子蔡宇燊2018年4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做骨骼穿刺,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至今已3年有余,血小板数仍在2与20多之间浮动,远低于正常水平。此外,彼时三岁的儿子还不会说话,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检查后诊断为自闭症。
“这几年也曾到机构做康复和早教班上课,但都因血小板太低且不稳定而无法继续。”蔡伦钦告诉记者,因为血小板负责凝血功能,孩子需要时刻关注,以免不小心磕碰导致出血。这也导致数值过低时无法上课,康复课程经常一两个月后便难以继续。
几年来,治疗和康复费用已达十万余元,目前,蔡宇燊一个月要吃一盒6000元左右的“二线药物艾曲波帕”,而若是血小板过低还需进行输液,一次需花费近元。此外,自闭症为期20天的康复课程一期需9000多元。
蔡伦钦每月收入五千多元,妻子为了照顾儿子无法上班,一家人住在员工宿舍。如需进行长期康复治疗,家庭完全无法负担。
“我们每天都会带他到公园走走玩玩。”目前,蔡伦钦在积极与市特殊儿童中心联系,希望为孩子寻得一个合适去处。
文字:周悦维 图片:周悦维 编辑:张东昌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2/0113/1053.html